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位置:轻工要闻
精准发力,山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日期:2016-08-23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记者 袁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今年5月,我省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27项重点任务,提出4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各项改革扎实向前推进。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赵昌军表示,山东注重扩大有效供给,坚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对待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这是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稳妥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的关键所在。 

  去产能 “5+4”主动自我加压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过的关口。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认为,产能落后不落后,主要取决于市场认可度,归根结底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2013年以来,我省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一方面采取“敲开核桃、一业一策”方式,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主体作用,制定实施了22个制造业转型升级方案。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5+4”自我加压。在操作层面,我省准确把握市场调节和政府作用的契合点,通过安全、环保、质量、标准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二季度达到77%,其中电解铝、平板玻璃、子午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 

  地炼产业的脱胎换骨是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亮点。此前,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1.5亿吨,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地炼行业的70%左右,排放污染问题严重。2013年,我省主动提出通过提高质量、环保、安全等手段,压缩一半左右产能。同时,向国家申请开放原油进口市场。自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有条件地放开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以来,全省已有16家企业获得相应资质,获批总量5689万吨,淘汰省内落后产能2870万吨、省外落后产能972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78%。 

  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又以国有“僵尸企业”处置难度最大。据省国资委调研摸底,其所属“僵尸企业”有321户,累计挂亏403.8亿元,涉及职工121023人。省国资委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僵尸企业”处置。截至今年6月底,第一批拟在2016年实现出清的125户“僵尸企业”中,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处置的49户,7户企业正在转让,3户企业已破产立项,其余66户企业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审计。 

  在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我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依法办事,积极做好职工安置、培训、分流再就业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肥城矿业集团现有职工1.7万人,部分煤矿因资不抵债被关,需分流9000人。在拟定职工安置方案时,相关部门反复征求意见,为职工提供了9条安置途径。今年5月30日,肥矿集团职代会157名职工代表全票通过《员工安置方案》,标志着肥矿职工安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改革重组迈出关键一步。其他省管和市管国有企业去产能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去库存 突出市场导向

  去库存,不仅仅是房地产业去库存,工业、农业也都存在去库存问题,而且对经济全局影响很大。我省坚持供给与需求双向调节、近期与远期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去库存工作。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累积占用为12791.6亿元,占全省主营业务收入的8.7%。工业去库存,就是要努力把存货和两项资金占用大幅降下来,提高工业产销率。只有卖得好,卖得快,形成实实在在的销售收入现金流,才能证明企业的竞争力。 

  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工业产品结构,促进产销衔接,成效比较明显。从工业产销率来看,2015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7%,比全国(97.6%)高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与去年全年持平,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相关分析显示,山东产销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一年就可以减少资金占压约1500亿元。这是我省去库存方面取得的一个很大成绩。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多、质量好,但由于销售信息不畅、物流配送不到位等原因,去库存任务也很艰巨。我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下乡”,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促进了粮食、水果、食品等农产品去库存。2015年,我省快递沾化冬枣近3万吨,同比增长30%;快递烟台大樱桃6000吨,增长50%;快递蒙阴蜜桃580吨,增长230%;开通了4架烟台大樱桃专机,实现从“枝头”到“舌尖”24小时全国直达。 

  房地产去库存,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举措,最好的办法是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好新市民实实在在的住房需求特别是自住需求、租房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省销售商品房面积同比增长16.5%,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长19.4%,高于去年同期9.7个百分点。二手房网签成交面积增长28%,高于去年同期20.7个百分点;成交额增长42.8%,高于去年同期32.7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山东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19个月,同比缩小3个月,其中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4个月,进入9-16个月的合理区间。 

  这两年,山东省棚改总量都居全国第一。今年计划开工48.02万套,目前任务完成很好,不少地市反映计划指标不够用。据悉,明年全省棚改计划将增加到74.03万套。就地城镇化是山东的一大特色。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把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村庄和人口纳入城镇管理,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也在高度关注房地产去库存可能引发的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房地产泡沫和库存反弹。 

  去杠杆 积极防范风险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民经济对社会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去杠杆成为经济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调研员姜剑超认为,去杠杆本质就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近年来,山东对金融改革比较重视,进行了积极探索。2013年8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在民间金融阳光化、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强地方监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开展了全国唯一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证券、保险和银行类机构进一步规范。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青岛成为全国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 

  目前,山东的经济杠杆率相对较低,金融风险也比较小。从产业结构上看,山东的实体经济中工业农业占比很高,近年来,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但是总体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房地产和金融业占比较低。从投资结构看,近些年我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一直保持在80%左右,外商投资也比较活跃。2014年,我省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成功举办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签订合同投资额2.89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落地率87%,资金到位率27%。 

  从债务规模看,2015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99610.3亿元,负债53804.2亿元,负债率为54.01%,比全国低2.19个百分点。山东的总体杠杆率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山东企业杠杆率2013年为126.2%,2014年119.1%,2015年117.5%,而全国2015年这一指标为128.3%,山东比全国低了10.8个百分点。 

  山东经济发展对贷款的依赖度偏低,换言之,贷款产出比率相对较高。据统计,2015年,山东省贷款余额(人民币)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为0.88,全国为1.39,山东比全国低37%左右。从新增贷款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看,2015年全国为0.18,山东只有0.09,相当于全国的一半。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2013年至2015年三年都是0.09,2011年、2012年是0.1。 

  近年来,山东省的社会融资规模一直比较稳定。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97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1%,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6年至2015年历年平均水平略高0.2个百分点。但是,山东的生产总值大约占到全国的9.3%左右。这说明,山东的投融资效率相对较好。省发改委、经信委和商务厅表示,我省今后还将大力引进国外和省外投资,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领域,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到主板、创业板甚至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根据有关资料,全省直接融资规模继2014年同比近翻番后,2015年达到4653亿元,同比增长22.1%。 

  去杠杆,政府的作用极其重要。我省各级政府切实做好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推动建立起政府、银行、企业的互信关系,切实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对贷款余额5亿元以上且债权银行3家以上的客户,全部组建债权人委员会,防止因随意抽贷导致企业经营突然恶化。我省还发起设立省级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各地设立政策性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合作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损失给予30%左右的补偿。 

  降成本 激发创新活力

  降低成本,增强活力,国民经济才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针对体制机制因素造成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按照权责法定原则,我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2013年以来,我省已分9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524项,在承接国务院下放行政许可事项以及法律法规新设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82项保留至目前的719项(涉及433大项)。目前,省市县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我省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实施关于减轻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财务支出成本的一系列措施。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立项的收费项目由24项压减到12项。到2018年,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实现“零收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减轻企业负担320亿元。主动调降社保费率,2010年和2011年,先于国家两次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今年又提出全省各市缴费费率统一降至18%。山东通过设立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等举措,努力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我省制定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现农业生产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大工业用电(除1市外)全省同网同价,工商业用电价格下调4.15分,比全国平均下调幅度高1.15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规模由去年的200亿千瓦时扩大到700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95.5亿元。 

  省有关部门的研究显示,通过诸多措施,我省今年可为企业新减税费负担400亿元左右、用电成本100亿元左右,加上之前国家和省级的财税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全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 

  姜剑超表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是简单地降低工资性成本,关键是靠企业内部挖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根据省经信委分析,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86%是直接物质材料,一线工人工资待遇仅占2.7%,加上“三险”和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费用等,全部工业平均的人工费在5%左右。事实上,一线工人特别是临时性用工,工资福利水平依然偏低,这是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我省确定,居民收入增速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而形成生产与分配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加强企业管理能够大大有效降低成本。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物质消耗成本、销售费用、物流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兖矿集团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2013年至2015年,从“不是自家的”到“省下的就是挣下的”,降低材料费用、电费、维修费等支出24亿元;从“人多好干活”到“人少挣钱多”,减少各类人员1.7万人,节约人工费用15亿元。兖矿集团还整治利益输送行为,堵住利益输送“止血点”,清理中间商6000多家。仅以洗化用品为例,兖矿目前以低于山东总代理10%的价格由厂家直供,252克的某品牌透明皂3.46元,比网上售价还要低1块多钱。 

  补短板 再塑发展优势

  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对山东来说,必须补齐短板,再塑发展新优势。 

  服务业是山东产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山东把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4年以来,我省相继制定实施了家政、会展、养老等17个行业转型升级方案,今年以来又研究了对农业生产服务、电信服务、环保服务以及邮政和快递、城市园林绿化、建筑设计和装修等6个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形成了“17+6”的总体格局,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服务业发展路线图。2015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53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7.9%,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山东的交通曾经在全国各省区中是最发达的,但是起步早标准不够高,成为制约山东发展的一块短板。截至2015年,我省多数地市还没有通达高速铁路,还有6个县未通高速公路。根据规划,我省将大力实施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两网两通”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据测算,“十三五”时期,山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在城镇,围绕解决拥堵、内涝、停车难等“城市病”,我省重点建设“十个系统”,即立体交通、停车服务、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智慧城市、住房保障、集中供热、大气治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在农村,我省实施了“七改”工程,即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我省把创新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根本动力,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科技管理体制。目前,全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6家,居全国第一位。海尔创设了全球第一家创客平台式企业。浪潮集团服务器销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五。海信集团发布的中国首颗自主高端画质引擎芯片,比肩行业巨头索尼、三星,成为该领域全球三强。 

  品牌建设在产业升级中具有引领作用。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省专门把“强化质量品牌引领作用”作为产业调控引导的第一条政策工具,提出了具体措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布局中,我省把品牌建设作为战略性举措,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强省战略,不断培育产品市场竞争新优势。我省确定,对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国家级知名品牌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

   补短板,归根结底要补齐民生短板。我省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今年,我省安排省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同比增长101%。探索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我省加快服务业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动中小学、医院去行政化,加快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所办的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培训中心等的分离脱钩,委托专业化机构,进行承包经营管理,尽快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提高经营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着眼于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素质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与科学技术进步,来发展新主体、培育新动力、塑造新优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高福一表示,在推进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山东的魄力大、力度大、空间大,充分彰显了我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凤凰涅�。(记者 袁涛)

 

Copyright 2020-2022 sdli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34号(省冶金总公司办公楼804号) 邮编:250000

办公室:0531-81283169 传真:0531-86975319

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