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位置:轻工要闻
《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发布日期:2021-06-07     文章来源: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

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工艺美术行业对丰富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增加促进就业、密切对外交往、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山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振兴,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精神,结合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产业层次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制定了《关于加快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自律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各市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淄博市促进陶琉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有力推动了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艺品种推陈出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密切对外合作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传统技艺有效传承。“十三五”时期,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推荐;组织举办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工艺美术中高级职称评审、工艺美术大师培训班、高级研修班等一系列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十三五”末,全行业共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13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366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375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9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72人。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济宁、菏泽、枣庄、滨州等市开展了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进一步壮大了专业人才队伍,为行业接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集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十三五”时期,依托各地资源禀赋、特色技艺和传统文化,以县乡为载体,大力培育发展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加快工艺美术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截至“十三五”末,累计培育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1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9个。平原、夏津的仿真植物,聊城的牛筋腰带、葫芦雕刻,东营的齐笔、日照的黑陶、莱芜的锡雕等一批历史自然形成的特色经济区域,日益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和文化强市的重要产业支撑。

4.优势特色亮点频出,行业信心持续增强。“十三五”时期,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省级层面高点定位打造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成为行业顶级、全国知名展会,进一步叫响了“山东工美”品牌;淄博、潍坊、临沂、滨州等市连续举办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博兴编织工艺品博览会等特色展会,成为进一步展示“山东工美”特色、传播优秀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壮丽70载 奋斗新时代——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成功举办,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成功服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山东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全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5.民生效益明显提升,扶贫攻坚作用显著。“十三五”时期,充分发挥工艺美术投资少见效快、市场空间大、吸纳就业强、兼顾城乡、布点灵活等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方式,培养产业带头人和行业技术能手,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脱贫。临沭草柳编、武城地毯、博兴蒲草制品、鄄城人发制品、曹县桐柳制品等,在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十三五”末,全省47个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吸纳劳动力就业140余万人,其中农民工占75%以上,农民工中低收入困难群体占30%以上,解决了3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脱贫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区域性规划不到位,集群化优势不明显。我省工艺美术企业多数为小微企业,以手工作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缺乏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集团。部分地方政府对工艺美术概念界限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政策不一,管理机制不畅,部分县市区工艺美术协会反映的问题较难得到回应,导致工艺美术产业区域性规划不到位,集群尚处于初级聚集阶段,规模优势和集群化优势不明显。

2.品牌力度推广不强,市场开拓难度加大。与粤苏浙等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缺乏集信息沟通、技艺交流、物流营销、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大型工艺美术流通平台和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围绕行业发展所需的设计研发、展览展示、物流配送、人才培养等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影响了行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人才梯队出现断层,跨界专业人才匮乏。我省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人,占比不足全国532人的4%,居全国第9位。在大师数量、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差距较大。同时,从业人员多以老艺人为主,六七十岁以上占大多数,沿袭传统师徒传授模式,人才梯队出现断层。技艺精、善创意、会管理的跨界专业人才匮乏,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传承发展。

4.产品档次不高,设计创新较弱。我省工艺美术多以非遗传承出现,以保护传承为主,多年来停留在沿袭传统素材上,缺乏自身特色内涵、样式创新不足,仿古、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融入文化、旅游发展以及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不足。工艺美术大师的技艺水平虽高,但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时代元素,融合现代设计理念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较弱。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带来发展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消费逐渐升级,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多地向精神文化内涵倾斜。工艺美术产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发展至今的情感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作品及其技艺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要是发展好工艺美术产业的动力源泉。

(二)丰富的资源优势促进传承创新发展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物质资源、精湛的传统技艺以及健全的人才队伍为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引领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相互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科技攻关、创意研发以及传统技艺的保护抢救都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技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全省工艺美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保市场主体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化危为机的重要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创造新发展动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消费促进体系的完善和各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政策的出台,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得以激发,工艺美术行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好发展环境。

 

三、“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传统技艺保护发展为基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发展层次、丰富齐鲁文化内涵为核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提升“山东工美”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着力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优、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及个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及个人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当地政府政策扶持、规范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山东工美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强对我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引导山东工美企业及从业者运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山东工美精品、珍品,促进山东工美行业高质量发展。

3.坚持师徒传承与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积极引导工艺美术大师增强社会责任,鼓励大师授徒传艺,切实提高大师与学徒的社会待遇。加强与我省工艺美术专业院校合作,扩大委培和在职培训规模,提高山东工美专业人才保障水平。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充分发挥山东工美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绿色环保等优势,扩大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省工艺美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稳居全国前列。力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三五”末的4人增加到6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20人增加到23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366人增加到446人;培育认定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33个增加到50个。到2025年,培育认定大师工作室100个;培育一批行业名品、名店、名企,涌现一批行业精品、珍品;建设山东工艺美术馆;培养多层次管理和设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评审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争创“山东工美”等更多行业名牌和区域品牌;建立完整的省市县区四级工艺美术行业组织体系,建设多个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十四五”发展重点

 

(一)巩固提升山东工美传统优势

1.艺术陶瓷和琉璃制类。以淄博为中心,以华光、硅元、振华、康乾、人立、西冶工坊等企业为重点,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传统工艺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加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文化建设,深化与高校合作,按照“世界视野、淄博特色、海派艺术与齐文化融合”的思路,持续开展淄博市陶琉·玻璃艺术设计研修班,提升创作理念和设计水平。研发更多具有时代气息和齐鲁文化特色的艺术陶瓷礼品、鲁派内画、旅游纪念品,拓展艺术陶瓷和琉璃制品的应用领域。

2.抽纱刺绣类。以威海、烟台、潍坊、青岛、淄博为中心,以威海芸祥绣品(文登鲁绣)、云龙绣品、艺达绣品,烟台清韵绣品,潍坊海孚丝绸(茧绸织染)、千榕绣品,青岛高达花边、淄博凯利丝绸(周村丝绸织染)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工艺服饰和工艺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适当提高机制比重,加大中高档产品出口。充分挖掘齐鲁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开发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新时代陈设艺术新领域。

3.天然植物编织类。以临沭、博兴、莱州、郯城等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为中心,以临沭金柳、白云、晴朗,博兴锦秋街道湾头淘宝村,莱州工艺等企业为重点。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材、塑料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观赏性、表现力和附加值,加大草柳制品向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拓展应用。

4.地毯类。以威海、德州、日照为中心,以威海海马、山花,德州神龙,日照东升等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改造和设计创新,加强现代机织地毯技术与中国传统手工地毯丝光、染整、片剪等工艺的融合创新,增加花色品种,完善使用性能,扩大产业规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面向高端精品,加大手工地毯工艺研究,提高手工工艺地毯文化内涵和产品档次。

5.雕塑类。以青岛、泰安、肥城、潍坊、莱州、费县、嘉祥为中心,依托我省独有的青岛贝壳、泰山玉、肥城桃木、莱州玉、费县砚、昌乐蓝宝石等资源和色彩特点,重点发展青岛贝雕、泰山玉雕、肥城桃木雕、潍坊核雕、临朐华艺雕塑、莱州玉雕、费县金星砚、嘉祥石雕等,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技法与泰山文化、儒家文化、吉祥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的结合,提高工艺美术作品及产品档次,创作高端精品、珍品。加大对边角料的利用,开发多层次旅游纪念品;以莱芜、潍坊等产地为中心,重点发展锡雕和青铜雕塑,注重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环境、建筑、装饰等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加大当地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和创新,提升工艺品文化属性和附加值。

6.民间、民俗工艺品类。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剪纸、面塑、风筝、葫芦、乐器、发制品、工艺绘画、传统布玩具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和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提高创作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

7.红木家具工艺品类。以潍坊、淄博、滨州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家具艺术。

8.花画工艺品类。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加工工艺研发,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二)创新驱动山东工美新优势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科技项目。发挥重点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山东工美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健全金融支持创新体制,鼓励形成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的投入支持,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数控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手段,推动山东工美创新发展。

(三)全面壮大山东工美人才队伍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工艺美术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继续举办工艺美术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大赛规模、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技能大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作用。依据《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价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实施日常评价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专家服务基地)培育认定,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及研究,与高校、研究所、企业等创建技术中心、研发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作室,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促进工艺美术研究成果转化。组织我省重点企业和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从业者参加国际国内工艺美术行业技艺交流、研修培训以及各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交流互鉴,开拓视野。

(四)加快发展山东工美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山东工美产业中的运用,推动山东工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山东工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山东工美特色产业集群,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工艺美术文化企业、业态、消费模式,统筹规范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园区,推动各县市区工艺美术行业文化区域产业带建设。严格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指导重点企业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从源头治理上指导相关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融合提升山东工美文化内涵

加强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的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工艺美术精品、珍品,进一步加强我省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研究、利用、传承。以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山东工美故事”为着力点,通过大数据把山东工美凝固下来、传承下去,创新山东工美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展现形式,使山东工美更好地走进生活、活在当代,被大众了解、接受,实现更好的传承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齐鲁文化、泰山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太阳文化等文化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活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六)大力培育山东工美知名品牌

实施山东工美作品及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质量、精品、品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良制作,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我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及从业者在各自作品或产品上署名或使用手作标识,注册产品商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知名品牌。发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其做大做强,增强品牌综合实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研究所、工艺美术大师到特色区域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七)加快形成山东工美新发展格局

在各县市区传统工艺美术集中的历史文化市场、自然人文景区、特色乡镇街区、传统工艺美术项目集中地,设立培训中心、展览馆、博物馆和产品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及产品。与展馆、商城、酒店、市场、景点相互配合,采用网站展示、现场直播等多种方式,搭建更多工艺美术品展示交易平台,大力推介工艺美术特色产品。推进建设山东工艺美术馆,开展传统和当代工艺美术精品、珍品展示展销、学术讲座、主题论坛、对外交流宣传等主题活动,将其打造成具有“收藏、展示、交流、传播、销售”五位一体的高端综合性、专业性场馆。充分利用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潍坊市工艺美术节等大型品牌展会平台,为山东工美“走出去”提供更多展示交易平台。

(八)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助力乡村振兴作用

充分重视并发挥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艺美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利用工艺美术产业的文化内涵,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红色基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振兴乡村文化。利用工艺美术产业的鲜明特色,依托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借力美丽的生态环境、著名的文物遗址、传统的手工技艺、鲜明的地方产业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村。发挥工艺美术大师及大师工作室的作用,探索新型师徒传承机制,支持工艺美术大师创建大师工作室,面向全国公开招徒授艺,培养更多立足乡村的手艺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利用工艺美术产业独特优势,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旅游景区、度假区和街区,因地制宜探索“工艺美术+院校”“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手艺人”“工艺美术+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文化”等不同发展模式,打造乡村工业旅游,充分发挥山东工美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九)广泛促进传统工美教育普及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鼓励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在传统节日、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中加入体现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体验和比赛内容,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知。组织拍摄和推广传统工艺美术纪录片、教学片和宣传片,在网络媒体设立工艺美术频道、专栏,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方便大众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知识。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普及推广传统工艺美术,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增强我省传统工艺美术的社会认同。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行业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对山东工美行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切实贯彻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有关工艺美术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按照职能职责相互配合协作,在组织推进、政策实施等方面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山东工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各县市区从特色区域优势出发,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和评价机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工艺美术产品的认证、监督和检验机制。提高工艺美术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意识,加大对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和原产地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和假冒伪劣工艺美术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引导各县市区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民间资本及文化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艺美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工艺美术集聚区建设、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高级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有条件的各县市区根据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设立工艺美术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艺美术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认真落实国家针对工艺美术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三)健全工作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创业

完善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制度,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推荐评选工作。引导各县市区加大对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设立工作室、创建展示馆、传艺带徒、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权威性展览展会、作品大赛、文化技艺交流等活动,并按照有关政策和措施,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发挥《山东工美》书刊作用,协调省内有关机构、传播媒体开设专栏,展示我省工艺美术特色技艺和产品,宣传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成就,介绍工艺美术企业和从业者创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山东工美行业影响力和工艺美术大师声誉。

(四)全力打造品牌展会,扩大山东工美社会影响

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坚持弘扬齐鲁传统文化、打造鲁派技艺风格,突出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强化高端引领,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办展方向,充分融合新时期新媒体新模式,通过现场拍卖、直播带货、网上展厅、云交易平台等创新展示展览形式,充分融合销售、竞赛、论坛、培训、宣传、体验、表演等环节丰富展会内容,提升展会形象。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品牌项目和精品力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将博览会打造成展示我省传统工艺、齐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美术作品和齐鲁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学习借鉴国际展会先进办展理念和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管理能力,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山东工美社会影响。

(五)发挥行业组织纽带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省工艺美术协会自身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动协会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督职能。加快推进各县市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维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行为的作用,为促进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专业服务。鼓励各县市区工艺美术协会(学会)、专业委员会(分会)等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工艺美术人才培训、信息交流、技术推广、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展览展销等活动,提高山东工美行业组织为政府和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各县市区工艺美术行业组织加强调研,及时反映当地工艺美术行业情况和问题,加大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大师自律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山东工美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各县市区行业协会(学会)、专业委员会(分会)的组织建设,建立联动机制,协调配合、凝心聚力,共同引领和促进山东工美行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供稿

Copyright 2020-2022 sdli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34号(省冶金总公司办公楼804号) 邮编:250000

办公室:0531-81283169 传真:0531-86975319

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