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位置:工匠精神
全总两会疾呼: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9-03-25     文章来源:东方网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正一步一步前行。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至今,“中国制造2025”一直是贯穿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人才为本”是其五大基本方针之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制造业要想由大变强,其中一大制约因素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稀缺。再精密的仪器,也需要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设备,也必须有工人能“玩得转”。没有一支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哪怕政府、企业砸下再多真金白银,最终只能成为“镜花水月”。“中国制造2025”呼唤更多优秀产业工人组成“战队”!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总工会拟提交大会发言,疾呼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职工委员和企业代表,他们纷纷表示,技能人才缺乏将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掣肘,必须采取更多举措予以重视和解决。

WDCM上传图片

  现状篇

  招工难

  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居高不下

  每年春节过后,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频频见诸报端。招工难,到底难在何处?用工荒,企业“慌”的是什么?

  “其实不缺普工,缺的就是技术工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机加部副经理钟正菊一语中的。她通过对顺多利、歇马曲轴等民营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小型民企制造业普遍出现“用工难”。这些企业中,农民工占比超过了80%,其中,“60后”“70后”居多。正当他们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时候,都面临退休的抉择。而新招的员工队伍不稳定,他们中有不少存在专业不对口、资历较浅等问题。

  技能人才数量、质量不足,成为众多制造业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全总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约有1.65亿人,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万人,仅占产业工人的28%。十多年前就开始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我国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高级技工求人倍率高达2.0,供不应求现象十分突出,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制造业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7年,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只有16.4%,尚不到两成,在各个行业中排位相对靠后;大专(高职)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6.2%;高中(职高)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0%;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23.2%,在各个行业中比例较高。这种情况难以适应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需要。

  不仅如此,不同规模企业中技术工人的占比也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大、中、小、微企业规模的差别,技术工人的数量渐次减少,分别占比为31.4%、27.3%、25.8%和21.4%。

  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进,中国经济迎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但一线产业工人中具备高素质产业涵养的人才有限,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如果缺乏高技能操作人才,即使有再核心的技术也难以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

  培训难

  中小企业缺硬件师资、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中国智造’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高技能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国家缺少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投入不够,缺少必要的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我是电力系统一线员工,国家电网大力鼓励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涌现出‘改革先锋’张黎明等一批先进典型。”许启金介绍,现今,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电网,也是近20年来全球唯一持续安全运行的特大型电网,为我国GDP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职业培训上相形见绌。”许启金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大型企业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但很多中小企业缺少技能培训的场地和有资质的培训师,培训设施也跟不上。“特别是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条件,就会限制新员工快速掌握技能的需求。”

  许启金指出,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是缺乏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二是不愿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满足不了职工学技能的需求。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方面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跟不上,培养出的学员与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现在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一些上进心较强的技术工人却没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在部分民企中,甚至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许启金告诉记者,他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民企不仅不愿意培训职工,甚至还不肯企业里一些技术“尖子”参加行业比武、职业竞赛。为何?企业负责人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他们生怕这些技术能手有了名气,被同行高薪挖走,干脆就把人才‘藏’起来。”

  许启金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企业都是这种“敝帚自珍”的心态,那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挖墙脚”永远无法取代职工的自我培养。

  “制造强国,不能只依靠央企、国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要是拖了后腿,就会造成我国整体工人队伍水平的难以提升。”为此,许启金建议,国家和企业要为青年人学技术提供必要的良好环境和平台,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从政策上应给予企业、院校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更多扶持,从而有更多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青年人学技术、掌握技能的需求。要让有生产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实践教学岗位,同时鼓励职工参加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

  践行篇

  新时代工人群像

  他们缔造了一次次制造业传奇

  上海,我国先进制造业崛起的领航者。去年底,上海市市长应勇在调研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时,又一次明确了这座国际超级大都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能级。

  谁是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筑路人”?他们是顶尖科学家、研发精英、海归博士,也是手握尖端技术的高技能工人。

  谁是“中国制造2025”的践行者?三位来自实体经济界的代表给记者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新时代工人群像。

  -隐形冠军-

  工人把大桥造到了美国

  什么是隐形冠军企业?这是德国人发明的一个词汇,意指那些低调却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硬核”企业。

  上海奥盛集团就是一家这样的“硬核”企业。在全球缆索行业中,奥盛是具有全产业链功能的两家顶尖制造商之一。而社会公众对奥盛的最直观印象,就是2013年他们击败著名的新日铁公司,拿下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的缆索建造项目。

  这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自锚式悬索大桥。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总裁汤亮至今对当时美国业主在技术上的严苛要求仍记忆深刻。“这座全球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明确要求有抗御8级地震的能力,同时对缆索的涂镀防腐有极高要求,整个施工期中,还要面对美方工程监理的挑剔目光。”他说,他们当时拿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全球首创的预弯、预成型索股。这是一根只在遇弯处为四边形结构、其余部分均为六边形结构的索股,且索股长精度小于15000分之一,遇弯处的内外圈接口只有180毫米的差异。

  如此精致细密的产品,来自奥盛自己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团队。汤亮特别提到,这支团队中有科技领军人才、教授级高工、青年精英,也有上海职工科技创新工人发明家一等奖获得者朱金林。“这是一个体量浩大的工程,但再大的工程都是由一个个小零部件、小细节构成,而朱金林就是完美搭建起这些小零部件的重要功臣之一。”

  汤亮介绍,奥盛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些年能够在市场上如此硬气,靠的就是技术铺路、人才先行。他说,现在奥盛已经有了一批像朱金林这样的技术带头人,车间里老带新,形成学习技术、革新技术的浓烈氛围,各种大大小小的革新层出不穷。“奥盛现在的大成果,就是由他们攻坚的这些小成果凝聚起来的。”汤亮认为,正是“朱金林们”为奥盛的美国之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就在去年,奥盛又一次中标土耳其纳卡莱海峡大桥缆索工程。这座大桥连接欧亚大陆,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一跨超过2000米的大桥。目前,朱金林和一批一线技术工人正在埋头技术攻关,在“中国智造”的进程中,这些一线工人的主动参与和奉献已成为一种常态。

  -知名国企-

  普通工人也能创造巨大价值

  上海华谊集团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大型化工企业,拥有多个百年品牌,从中国第一家油漆生产企业开林造漆厂、到著名品牌“双钱”“回力”,如今上海华谊正在稳步向着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全国人大代表、华谊集团总裁王霞告诉记者,华谊集团近年来主要装置运营整体平稳,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主要产品单耗能耗指标位于行业前列,离不开一批兢兢业业的员工们无私奉献,离不开一批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员工对品质的打磨。集团下属双钱重庆公司硫化工区工人刘静香,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硫化轮胎前看清、摸清、想清的“三清”工作法,从2011年至今已经连续生产无副次品的全钢丝子午线载重轮胎超过11万条,产值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完美地诠释了“大国工匠”的深刻内涵。

  -技术决定地位-

  焊接工艺精确到“头发丝”

  能操控潜艇声呐技术,能焊接误差微米级的供水管网,在全国人大代表李丰看来,一线技术工人也是企业所向披靡的秘诀所在。

  李丰来自上海熊猫机械集团。这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住宅和办公楼宇的水泵及成套设备的制造。李丰告诉记者,熊猫机械职工近千人,其中一线技能型工人近百名。在业界,熊猫机械以“智慧水务”的品牌成为上海地区的行业“大咖”,而一线技术工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譬如,一般市政管网漏水率普遍在3%-4%,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点,我们收购了一家超声波智能水表企业,从自来水出厂到下游集中分散地的整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测。”李丰介绍,这种技术类似于潜艇声呐监控,通过监控放射波中心位置的偏移,来发现漏水点的具体位置。“这个超声波探头的制造,必须要确保两头对穿的中心不能有偏移,最大误差不允许超过头发丝大小的微米级。”他说,正是依靠技术工人的精准操作,才缔造了熊猫的“头发丝传奇”,使得企业因为掌握了“一招鲜”的技术优势而遥遥领先于同行。

  全总声音

  中国制造2025

  必须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推进“中国制造2025”,产业工人不能缺位,更要有所作为。为此,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总工会发出响亮的“工会声音”———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深化队伍建设改革

  应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继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全总呼吁,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高度,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加快提升产业工人整体技能素质,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切实提高技术工人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水平,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推行终身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企业是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的主体。要建立技能成本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职工技能提升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监督作用,督促企业履行技能供给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增强职业吸引力

  应该完善激励体系,增强技术工人职业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制定工匠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各级工匠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体系;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带徒津贴、技术工人晋升技能等级、学习培训奖励政策,尽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落实技术工人平等享受促进科创成果转化收益,适当增加工人技术创新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励名额;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发现选拔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以劳动和创造托起中国梦;持续开展工匠人才培养、选树活动,进一步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化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充分发挥劳模和大国工匠的精神引领、创新领军、技能传承作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进校园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和新颖传播方式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Copyright 2020-2022 sdli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34号(省冶金总公司办公楼804号) 邮编:250000

办公室:0531-81283169 传真:0531-86975319

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