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位置: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孙凤军:岁月流芳, 匠心不老
发布日期:2021-02-01


赤梨葡萄寒露成

1952 年,孙凤军出生在淄博市的一个琉璃艺术世家,自幼便跟随祖辈学习琉璃炉工技艺。

“琉璃是值得用心去品味和感受的艺术。”孙凤军说。

或许,正是执着于这样的信念,孙凤军致力于琉璃工艺品的研发、创新工作近 50 年,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工艺,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能,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创作出大量流光溢彩的琉璃艺术作品。

孙凤军制作的琉璃作品,艺术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布局构思精巧,色彩搭配典雅,细节处理逼真,技艺水平精湛。娇艳欲滴的富贵牡丹,活灵活现的水晶虾以及晶莹剔透的青紫葡萄……似是有如神助一般,凡是经他匠心巧手摆弄出的作品,总能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的艺术观感,不仅充分展示了博山琉璃艺术的极致美感,更诠释出琉璃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厚渊源,意境深远,让人遐想不已。

孙凤军始终认为,艺术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我的每一件作品,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感悟得来的。”细细品鉴孙凤军美轮美奂的琉璃作品,可以读出他对艺术的坚持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美的无限追求。

以他的成名作《富贵牡丹》来说,就是孙凤军在一次牡丹游园会后,经过上百次的试制、上千次的调色,才创作出来的上乘佳作。其中,红牡丹的艳压群芳、绿牡丹的雍容华贵、紫牡丹的超凡脱俗以及黑牡丹的冠世墨玉,真实再现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名句中“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场景。而孙凤军的另一个惊世作品《岁岁平安》,同样是他不墨守成规,呕心沥血、执着创新的巅峰之作。

“岁岁平安”“多子多福”这是百姓给予葡萄最美的愿景,“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这是诗圣杜甫对葡萄喜由心生的初衷。市面上制作琉璃葡萄的艺人不在少数,然而葡萄作品却很难在国内的各类评比中脱颖而出,这让孙凤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反省之中。经过反复的观察和创作,杜甫诗里“赤梨葡萄寒露成”的诗句,仿佛让孙凤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马上联想到:“葡萄表面的一层霜,是当世琉璃葡萄作品中所欠缺的,吹制出挂霜的葡萄,绝对会增加葡萄的逼真度。”

于是孙凤军开始思考、研发、试制,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调色,终于让挂霜的葡萄《岁岁平安》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被行业领导、同行大加赞赏,成为琉璃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从《田园风光》《飘香茉莉》到《富贵牡丹》《虾趣》,直到最新的《秋实·葡萄》《岁岁平安》,孙凤军在琉璃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孙氏”艺术风格,在琉璃业界赢得了广泛好评和肯定。

万千气象粹火工

“琉璃灯工,看似操作简单,其实极其复杂。”孙凤军说,为了达到灯工作品与实物色泽一致,需要经过数万次的反复调色实验。“另外,喷火嘴的温度达 400~800 摄氏度,灯工艺人不仅要熟练掌握加热塑形技巧,而且需要具备极强的耐心和毅力。

”琉璃灯工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而经久不衰。“所谓‘灯工’,就是利用玻璃棒或者玻璃管在高温焰火下加热熔融,经过不同程度的软化后,利用拉、剪、钳、绕、粘、弯、吹等手法快速塑形,在瞬间产生无限的创作可能。”在孙凤军看来,正是这项浴火而成的古老艺术赋予了琉璃姿态万千、流光溢彩的特性。

熟悉灯工的人都知道,这门艺术并不是仅凭机械或工具对玻璃外观直接改造的制作活动,因为有了“火”的参与,使玻璃材料呈现瞬间多变的特质,可以细若蛛丝,也可以圆润如珠,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当玻璃棒或玻璃管在喷灯上加热后,制作者要随时通过调整手势来控制玻璃软化的速度,还要确定玻璃的软硬程度,以满足不同造型的要求,同时要借助各种小型工具加以雕琢,随时在“火”中调整玻璃形态。

“因此,只有充分掌握了玻璃的料性和火候,才能做到稳、准、快,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这也是许多灯工艺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境界。”孙凤军说。

“正是因为环境艰苦,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干。”孙凤军回忆到,12 年前,为了让祖传的技法能够得以传承,无奈之下,他硬将已小有成就的儿子从青岛黄岛拽回淄博博山老家,跟他从头学起了琉璃灯工技艺。眨眼间已是一个生肖轮回,从并不热衷到十分热爱,看到儿子的每一分成长,孙凤军甚是欣慰。

池塘中,直径足有 15 厘米的荷叶错落有致,覆满了清晨的露珠,青翠欲滴;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莲花点缀其间,仿若国画中着色的素雅花瓣,经脉分明,令人心生欢喜;一只蜻蜓翩翩而至,矗立荷尖,轻盈的翅膀折射出五彩的光……这是孙凤军和儿子孙磊不久前刚合作完成的新作《连年有余》,在传统琉璃灯工技艺上赋予的多个创新,观者无不大开眼界,连连称奇,叹为观止。

在行家的眼里,孙凤军创作的《富贵牡丹》,借鉴了国画的用色手法,花瓣由深到浅,呈现出渐变色;而他制作的《连年有余》,不仅荷叶采用了新工艺,做出了普通灯工望尘莫及的规格,而且为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蜻蜓翅膀选用了新材料,可以多角度展现不同的色彩……

就是这双饱经沧桑、常年炙烤的手,演绎出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视觉斑斓与艺术魅力。“干这行 50 多年,都是近距离烤火作业,难免会这样。指尖皲裂、粗糙,指关节凸起,指甲泛着微黄的双手,除皲裂、有些疼痒外,倒也没什么。”喃喃话语间,孙凤军微笑着将琉璃制作技艺的艰辛叙述得如此轻描淡写。

如今,“葡萄孙”的名号,在琉璃界可谓是响当当。从事灯工艺术创作50 余年,孙凤军在传承博山琉璃精华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创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孙氏”葡萄灯工风格。

持守创新砥砺行

很难想象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大数据、云端、移动互联网等词语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工匠精神。工匠,意味着用双手去创造,意味着一种不辞辛苦的劳作,意味着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博山是中国陶瓷琉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世界琉璃在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的美誉。

虽然,在这片热土上,已经拥有省级以上陶琉艺术大师 120 余人,是中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产品销往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博山设计制造的系列琉璃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奥运场馆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彰显了陶琉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其他许多传统技艺所面临的困境一样,丰富的琉璃资源,掩饰不了“风华绝代”、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产品的缺少创新,曲高和寡,是琉璃灯工技艺目前最大的危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不要让这门绝技成为‘绝响’。只要破题,琉璃艺术就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这是孙凤军的隐忧,也是他怀揣的信念与期冀。

“创新是琉璃工艺的永恒话题,唯有创新,琉璃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孙凤军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句口头禅,道出了他从艺 50 余载的真实感悟。

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工作者,孙凤军几乎每天都在忙碌,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着重复的动作。而艺术的重复绝不单调,恰恰是在重复中,艺术家的手艺变得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创意。

“是琉璃给了我这样的一个舞台,使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没有琉璃,我成不了大师,也做不出今天的成就,我是沾了琉璃的光!”每逢说起自己一生与琉璃结缘,孙凤军总是抱着感恩之心。

孙凤军说:“今后,还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社会,不能在荣誉圈里沾沾自喜,要带好徒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行之间,各有长处,也要互相学习,多交流,共同推进琉璃事业的繁荣发展。”

Copyright 2020-2022 sdli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34号(省冶金总公司办公楼804号) 邮编:250000

办公室:0531-81283169 传真:0531-86975319

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