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省轻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位置:工匠精神
“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3-06-30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薛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技能竞赛是弘扬技能报国风尚的窗口,是培养和选拨高能人才的途径,更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抓手。目前,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初步建立。

  6月12日,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轻工大赛动员大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席现场,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工美经验”。

  张小红:拓展“小品类” 因地制宜划赛区

  张小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夏布艺术刺绣创始人。

  张小红自幼随祖辈学习民间刺绣技艺,在近五十载的刺绣工艺美术生涯中,她“因材施艺,因物施针”创新了6种针法,研发出夏布绣以水墨写意类为主的题材,开启了夏布绣艺术的先河,努力探索出一条江西刺绣发展传承和创新之路。

  “我们这些技能人才遇上了好时代,有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两办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高位推动并加强了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小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动员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对未来工艺美术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充满了信心。”

  记者了解到,江西夏布绣作为全国绣种之一,此前也举办过一届夏布绣的技艺大赛,但比赛规格不算太高,经验也存在不足,规范度和激励政策也有待提升。“通过参加此次国家级技能裁判员工作流程的培训,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举办更多高规格、高要求的专业行业技能竞赛。”张小红说。

  对于在全国范围开展技能大赛,她从比赛类型和比赛范围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考虑细分比赛类型,拓展“小品类”的比赛内容。在刺绣行业,每个地域的刺绣技法均有不同,一些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绣种的刺绣技法与四大名绣的传统技法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在同一“评比标准”之下同台竞技,所以建议在举办行业赛事的时候,要进行一些赛道的分类和分配,对于暂时没有行业标准的技能项目应考虑联合行业专家等进行评比规则的制定;二是考虑分赛区举办比赛,一方面能减轻主承办方的办赛压力和参赛选手的参赛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办赛地区政府对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赛事方面的实践经验,切实感受技能大赛对推动人才工作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的重要性,同时让地方高技能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价值感。

  在她看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于行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通过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升行业品牌的竞争实力,规范行业标准和创作品质,促进刺绣行业整体技艺水平的提升。在提供展示技艺的舞台同时,也可以有效挖掘一批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行业技能方面的‘领军人物’,营造行业‘比技术、强实力、比学赶超’的积极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从而对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她说。

  杨晓锋:与时俱进增内容 招才引流谱新篇

  杨晓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创新悬空无接缝拉坯法、总结并使用跳刀纹装饰技法,再到创新金镶玉装饰技法,处处留心观察,不断改进手法,最终形成个人风格,这样通过创新来实现非遗传承是杨晓锋的“钧瓷精神”。“制瓷贵在技术创新。”在艺术创作中如此,对技能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从行业协会举办的省内技能竞赛,再到政府部门主导的国家级大赛,河南每年都会举办陶瓷相关的技能竞赛,为河南陶瓷行业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多次作为陶瓷行业竞赛评委的杨晓锋对记者说道。在他看来,在“技能强国”氛围的带动下,竞赛让工艺美术技能传承有了新的方式。“以前是师傅教徒弟,老师教学生,大多是一对一的形式,如今每年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报名参赛,他们在不同级别中的比赛里开拓视野、获得启发,在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弥补不足、优化技能,最终通过竞争激烈的比拼,做出更美、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实现了新时代的技艺传承。”

  对于在全国范围开展轻工大赛,杨晓锋表示,“比赛内容要与时俱进,给年轻人更多创作空间。”以陶瓷行业国赛和行业赛为例,国赛设陶瓷雕塑工、陶瓷手工成型工(手拉坯)两个工种,行业赛设陶瓷产品设计师——现代生活陶艺一个工种。这些传统的竞赛项目固然能展现出陶瓷从业人员扎实的创作功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禁锢了年轻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近年来,泥片成型已经成为世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钧窑造型艺术的一种新兴塑造方式,卷泥片造型技法进入钧窑成型艺术,无疑将给当代中国钧窑带来极大的艺术提升潜力和张力。“在传统的竞赛项目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增加考核以卷泥片造型技法的竞赛内容,会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人关注目光,展现年轻人的创造活力,从而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新鲜东西。”杨晓锋说道。

  贺兴文:竞赛成为弘扬地域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推手

  贺兴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劳动模范、清华美院工美高研班高级人才,陕西麦秆画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陕西省经济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贺兴文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师进课堂”的号召,2019年5月被聘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成立了“贺兴文大师工作室”,开设了“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专业。贺兴文在2009年通过省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陕西省麦草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基础上,又开始制定“全国麦草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并编纂高职院校麦秆画制作流程工艺的专业教材,将传统技艺系统化梳理,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此外,他还通过建立大学生综合素养拓展中心,立足高职院校,以“大师进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述自己个人的创业历程,让学生现场面对面感受工匠精神、大师情怀。通过传播展示民族艺术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地域文化软实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动员大会为2022年轻工领域举办的全国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类竞赛以及各类行业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们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竞赛荣耀闪耀当场。”贺兴文表示。

  在他看来,职业技能竞赛是地域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推手。“获奖的选手会倍感荣耀,没有获奖的选手也会反思。荣耀的加持,激励各地区去思考应该如何有效地推动当地传统产业、工艺美术设计真正地走到全国前列上去,如何更加准确地发挥当地特色,展示文化底蕴。”

  傅长敏:用大赛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傅长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彩代表性传承人,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人社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协会积极落实,成功举办了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等多项轻工大赛,为轻工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权威平台。这些大赛展现了技能人才风采,弘扬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营造了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了一大批青年从业者参加大赛、提升技能。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陶协的支持下,我多次参与了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的执裁工作,裁判工作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职业技能大赛。我看到了办赛的积极成果,看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奋勇拼搏,脱颖而出;看到了轻工大赛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西安举办的动员大会现场,傅长敏动情地说道。

  对于当前的技能竞赛模式,傅长敏表示,可以在赛项设置上更加细化一些,让想象和创新更多一点,从而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大家这么积极地参加技能大赛,让我觉得这是中国制造要崛起的象征。”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她看来,轻工业也是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靠手上功夫来完成的。“中国人的技艺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很厉害,用这个大赛来促进我们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这个很有必要。”她说。

  叶水云:增加染、织、绣等传统工艺比赛类别

  叶水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近40年的土家织锦技艺从业、教学、研究、传承中,叶水云长期致力于把传统工艺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除了日常创作与教学,叶水云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土家织锦技艺》建设和《我与土家织锦》专著出版上。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的传承与振兴,深入挖掘传统工艺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基地,开展大师交流会议,建立工艺美术行业数据库等举措,系统梳理了工艺美术资源,摸清了工艺美术主要行业品种和类别,准确掌握了行业发展现状。在助力工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国家到地区,建立工艺美术协会,健全工艺美术人才评价机制,理顺工艺美术人才系列职称评审机制,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工艺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深有体会,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各种工艺美术大赛,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叶水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在全国范围开展技能大赛,她建议每年的技能大赛赛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传统工艺类别,如染、织、绣的技能大赛,鼓励传统工艺与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

  谢强:科学办赛 让竞赛源于产业、高于产业

  谢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江苏工匠/江苏技能大师、江苏省非遗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从国家二类技能赛项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到国家一类技能竞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设置“陶瓷产品设计师”赛项以及陶瓷行业内大大小小的“陶瓷产品装饰”竞赛,从事陶艺创作工作三十年的谢强感觉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好,形成了常态化、规模化、体系化。“这些赛事在江苏省陶艺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已形成市赛—省赛—国赛严格的逐级选拔路径,技能人才通过竞赛比学赶帮超,人人争先,有力促进产业技艺发展水平提高。”谢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有两个徒弟,曾参加过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陶瓷产品设计师’技能竞赛,有幸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也因此通过‘直通车’参评高级职称评审,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在谢强看来,在行业内开办技能竞赛的好处远不止如此。一方面对于青年学子来说,竞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大赛产生的“全国技术能手”大多为年轻人,他们的成就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促进我国就业创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教学而言,技能竞赛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重在提高”的精神,促进院校实践教学探索和改革,将教学内容体现在竞赛之中,推进企业工作环境引入院校标准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产教无缝对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后,大赛技术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通过推动大赛作品向市场转化,向产品转化,能够不断提升大赛对产业的促进功效。“比如导师团项目举办‘陶润乡风 礼敬百年’陶艺创新大赛,100名村民的红色主题原创紫砂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其中多数作品不仅具有主题美、艺术美,还获得了市场的肯定,促进了村民们增收致富。”谢强举例道。

  随着技能竞赛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作用逐渐凸显,各行业也掀起了“以赛促进”的热潮,谢强对于举行技能竞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开展轻工大赛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全行业举行大比武,赛项基本涵盖轻工所有行业。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规程。规程文件应包含竞赛目标、内容、方式、流程、规则以及技术规范、技术环境、题库建设、赛项安全、成绩评定、竞赛预案等十六方面,对所有环节都作出明确规范。三是建立题库。竞赛试题建设遵循“以赛促产”的原则,竞赛目标要源于产业、高于产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每个赛项可建立十套题,可以提前发布。开赛前由专家组设计三套试题,要求对竞赛样题修改率不低于30%,开赛前一天,由专家组随机抽取其中一套为考试题,另抽取一套为备用题。四是制定评审细则、评分标准,科学设置多个评分点,每次竞赛评分点原则上不低于10个。五是对于设计制作类赛项,增加文化创意考核点,鼓励创作者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创精品。

  孟德芝:技能竞赛突显榜样作用

  孟德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5年,孟德芝开班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并遵循刚入门和高精技术学生亲手教的原则,让学生们在学习初期能打下一个好基础,学习后期能传承蜀绣的绝技和核心。如今,在文殊坊、黄忠社区、郫县团结镇和绵竹4个蜀绣基地都有她的学生,学生们不仅继承了蜀绣工艺,还解决了自身的就业。近年来,孟德芝团队也做了不少“破圈”尝试,除了与四川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让更多热爱蜀绣的年轻人加入外,孟德芝也进入中小学,开办蜀绣兴趣班,让孩子们从小“触电”,培养对蜀绣的兴趣。

  “参加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轻工大赛动员大会暨国家级裁判员培训,我感到万分激动。上千人能来西安参加这次盛会,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和职业技能人才们对技能成才、技能强国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我们从事技能人才培养的信心,同时让年轻人对传承和发扬职业技能充满激情。”孟德芝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执裁,我会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掌握了真本事的技能人才受到应有的尊重。”

  据她介绍,近十多年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主导下,蜀绣领域也开展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蜀绣技能比赛。“有一定的比赛基础,但更期待国家级层面上的技能大赛。”

  孟德芝表示,技能竞赛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会激发年轻人学习技能的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营造出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全国大赛所赛出的人才一定出类拔萃,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


Copyright 2020-2022 sdli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34号(省冶金总公司办公楼804号) 邮编:250000

办公室:0531-81283169 传真:0531-86975319

山东省轻工业联合会